化解“創新疲勞” 提升組織工作的含“金”量
“創新思維”已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近幾年在不同場合講話中使用的高頻熱詞,諸如“創新驅動”“創新型人才”之類的詞語俯拾皆是。但在現實中,一些領導干部卻對創新產生了“抵觸”心理,感慨無“新”可“創”,有“新”難“創”。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,必須克服“創新疲勞”,提高創新思維能力,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束縛、破除思維定勢,努力提升工作“含金量”。
強腦力,以“真才”立“新業”。“功以才成,業由才廣”。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。尊重人才,也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。人才工作作為組織工作的重要一環,更應該在推動創新上下大功、發大力。加快形成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??萍紕撔履芰κ菦Q定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,人才培養必須堅持基礎研究“十年磨一劍”的地位,給予科研人才“板凳坐得十年冷”的尊重,推動創新能力盡快實現“0到1”的“原創性突破”或“1+2”的“蝶變式提升”。加快形成人盡其用的使用機制。要堅持“駿馬能歷險,力田不如?!钡脑瓌t,用人時用其所長、避其所短,從工作需要出發以事擇人,做到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。加快形成人才競相成長的激勵機制。對于干部而言,最大的激勵是正確用人導向,用好一個人、激勵一大片。要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,對說得多、做得少,觀望多、行動少的干部及時調整,對敢于負責、敢闖敢干、敢抓敢管的干部撐腰壯膽,推動形成能者上、優者獎、劣者汰的正確導向,拒絕“劣幣驅逐良幣”。
添腳力,以“真情”換“真心”。思維的創新是組織工作高質量的前提和保障。我們要注重實踐創新,堅持做到“三步走”。第一步是架好“天線”,吃透“上情”。準確把握中省市各級組織工作指示的精神實質,不能出臺文件換個文頭,召開會議換個會標,傳達講話換張嘴巴,必須在吃透基本要求、適用對象及其解決問題的重點所在等方面下一番苦功夫、硬功夫。第二步是鋪好“地線”,摸清“下情”。將調查研究推向深入,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拿出更多時間精力到田間地頭去聽“百姓話”,到市井巷陌去看“煙火氣”,與群眾拉家常、掏心窩、交朋友,讓群眾敞開心扉談冷暖、提需求,才能收集到坐在辦公室里難以聽到、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,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視角、新思路和新對策。第三步是接通“連接線”,搞好結合。只有善于運用比較思維,通過比較看差異、通過差異懂借鑒,把周邊地區先進經驗做法“批判性”繼承,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地放到當前工作中去思考和實踐,才能有寬視野、少走彎路、博采眾長。
增動力,以“真為”建“新功”。創新思維有“善思”的問題,但更多時候是“敢思”和“敢為”的問題。各種各樣的重大創新,常常是在質疑聲中誕生、在打壓聲中成長、在磨煉中“破繭成蝶”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,“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,但我們必須有‘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而猶未悔’的豪情”。我們要深化創新動機、堅守理想信念,立足于人民立場,搞清楚“為了誰創新”“為了什么創新”的問題,勇克時艱、奮勇前行,做到“風雨不動安如山”。我們要明確創新導向、堅守底線原則,搞清楚“創新什么”“面向什么創新”的問題,朝著正確方向,避免陷入“以舊為新”和“一味求新”的理論誤區,把“沉渣泛起”或“邯鄲學步”當成符合歷史進步的新思潮。我們要激發創新活力,塑造創新文化,一方面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,堅持“三個區分開來”,熱情關愛擔當作為、開拓創新的好干部;另一方面營造包容多樣的創新氛圍,堅持“百花齊放”“百家爭鳴”的“雙百方針”,廣泛聽取不同聲音,不搞“一言堂”,在尊重差異、包容多樣中增強組織工作的創造力、說服力和感召力。
(中共華陰市委組織部 曹蕊)